马来西亚网购民意调查:网购服务有待提升
大马网购趋向普遍化,消费者通过购物网选购心头好,不过多数民众认为,大马网购服务及素质有待提升。
根据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研究数据,去年东南亚区人均网上交易额最高的国家是大马。过去5年,本地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提高31%,而手机购物增长率在亚洲排名第三。换言之,大马将是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股。
《南洋商报》在巴生谷让108位各阶层人士进行问卷调查,惟受访民调者当中:
·50%人士认为网购平台服务有待提升;
·只有12%人认为很好;
·38%人觉得一般。
受访者认为,最大提升空间是:
·不够全面(33%)
·商品很少(30%)
·服务不足(20%)
·缺乏诚信(10%)
·差强人意(10%)
没即时服务难退货
服务不足主要是没服务员即时提供援助及难退货;不少受访者指网购平台没在线服务,甚至难找到联络电话,一旦对商品存有疑问时,只能耐心通过电邮咨询,最快也得等上30至60分钟。
部分受访者指出,有瑕疵商品难退货,耗时接洽及安排对方取回商品;有者因商品价格不高,干脆放弃追究。
70%看好网购前景
有者也不满网购商品没提供保用期限及难联络相关公司反映,因此有部分人士会限制消费额,以免吃亏。
无论如何,在102位受访者回答中,超过70%(72人)认为未来销售业会以网购占多数,只有16%(16人)认为不会,以及14%(14人)没意见。
调查也发现,尤其是90后新生代更倾向网购,在16位年龄介于16至27岁接受问卷调查者中,每月上网超过两次者占37.5%,3个月内一两次者也达37.5%,电子产品、衣饰是他们最爱消费种类。
看中就买50%没限制消费额
只要相中商品且价格合理,多数网民会立即购下心头好。
现有的购物网五花八门,除了本土化mudah.com.my、lelong.com.my等,以及一些小商家在社交网站做小买卖,近年来有不少国内外网络交易平台在大马设立,如新加坡Lazada、韩国11street、本地Gemfive等,商品琳琅满目。
民调发现在96人中有50%(46人)不会限制上网消费额,只要上网看到心意的商品价格合理即会购买。
有24%(22人)会限制在低于300令吉内的交易数额,以免过分通过“指头”消费而增大开销,另有26%(24人)则限定在100令吉以下,这些消费者有的对网购诚信有保留,认为制定此购买额,即使受骗也不会“太伤”。
可仿效台湾取货方式
另外,有者坦言,在网购交易面对宅配不便,甚至因上班或外出而错失签收时间,须另安排时间;建议仿效台湾,邀请便利商或社区的店家提供代收服务,让消费者在放工后取货。
也有人指宅配不是问题,并指社区或公寓保安亭是最佳代收者,许多家里无人者,会吩咐邮递员把包裹送往保安亭代收,不曾发生包裹遗失事件。
50%对网购没信心
有关问卷调查也发现有高达78%(84人)曾有网购经验,当中:
·18%人平均每月上网消费超过两次以上;
·3个月消费一两次者占28%(26人);
·一年至少上网消费一两次者占54%(50人)。
同时,有22%(24人)受访者坦言没网购经验,不过当中33%人曾找人代购,另有17%人因不会使用而没网购经验。
另有50%人对网购没信心,不曾考虑上网消费,倾向于门市零售。
消费者早年除了爱上网订购机票、酒店、车票及买书等,随网购平台多样化及普及化,有39%受访者喜欢上网采购日常用品,包括购买美容、梳洗用品、家庭杂货、厨房工具及生活用品等。
衣饰受各阶层欢迎
在本报列出多次购物种类里,衣饰也深受各阶层欢迎,除具特色外,有的甚至难在市面上找到,或价格较低价。
另外,消费者喜欢网购原因是要寻找市面鲜少的零售商品,不少有网购经验者坦言,网购平台五花八门,有许多商品是业者特从国外引进,成为他们上网查找商品的动力,特别是电子产品方面的饰品,具创意及独特,因为受欢迎。
至于家庭电器、电子产品及餐饮保健的价格向来较高,加上网购平台提供资讯有限,以致登门购买这类商品者多过于网购。
衣饰是最常见有点偏离片介绍的商品,接下来是日常用品,包括一些功能不比介绍说的来得强或颜色偏差及品质略逊。
无论如何,大部分人认同一分钱一分货,基于所购买的商品在可接受价格内,不会多加追究,但希望网主以诚信待人,使消费者更安心上网消费。
转载自http://www.enanyang.my/news/20160606/电子商务日渐普及br-网购服务须更全面
根据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研究数据,去年东南亚区人均网上交易额最高的国家是大马。过去5年,本地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提高31%,而手机购物增长率在亚洲排名第三。换言之,大马将是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股。
《南洋商报》在巴生谷让108位各阶层人士进行问卷调查,惟受访民调者当中:
·50%人士认为网购平台服务有待提升;
·只有12%人认为很好;
·38%人觉得一般。
受访者认为,最大提升空间是:
·不够全面(33%)
·商品很少(30%)
·服务不足(20%)
·缺乏诚信(10%)
·差强人意(10%)
没即时服务难退货
服务不足主要是没服务员即时提供援助及难退货;不少受访者指网购平台没在线服务,甚至难找到联络电话,一旦对商品存有疑问时,只能耐心通过电邮咨询,最快也得等上30至60分钟。
部分受访者指出,有瑕疵商品难退货,耗时接洽及安排对方取回商品;有者因商品价格不高,干脆放弃追究。
70%看好网购前景
有者也不满网购商品没提供保用期限及难联络相关公司反映,因此有部分人士会限制消费额,以免吃亏。
无论如何,在102位受访者回答中,超过70%(72人)认为未来销售业会以网购占多数,只有16%(16人)认为不会,以及14%(14人)没意见。
调查也发现,尤其是90后新生代更倾向网购,在16位年龄介于16至27岁接受问卷调查者中,每月上网超过两次者占37.5%,3个月内一两次者也达37.5%,电子产品、衣饰是他们最爱消费种类。
看中就买50%没限制消费额
只要相中商品且价格合理,多数网民会立即购下心头好。
现有的购物网五花八门,除了本土化mudah.com.my、lelong.com.my等,以及一些小商家在社交网站做小买卖,近年来有不少国内外网络交易平台在大马设立,如新加坡Lazada、韩国11street、本地Gemfive等,商品琳琅满目。
民调发现在96人中有50%(46人)不会限制上网消费额,只要上网看到心意的商品价格合理即会购买。
有24%(22人)会限制在低于300令吉内的交易数额,以免过分通过“指头”消费而增大开销,另有26%(24人)则限定在100令吉以下,这些消费者有的对网购诚信有保留,认为制定此购买额,即使受骗也不会“太伤”。
可仿效台湾取货方式
另外,有者坦言,在网购交易面对宅配不便,甚至因上班或外出而错失签收时间,须另安排时间;建议仿效台湾,邀请便利商或社区的店家提供代收服务,让消费者在放工后取货。
也有人指宅配不是问题,并指社区或公寓保安亭是最佳代收者,许多家里无人者,会吩咐邮递员把包裹送往保安亭代收,不曾发生包裹遗失事件。
50%对网购没信心
有关问卷调查也发现有高达78%(84人)曾有网购经验,当中:
·18%人平均每月上网消费超过两次以上;
·3个月消费一两次者占28%(26人);
·一年至少上网消费一两次者占54%(50人)。
同时,有22%(24人)受访者坦言没网购经验,不过当中33%人曾找人代购,另有17%人因不会使用而没网购经验。
另有50%人对网购没信心,不曾考虑上网消费,倾向于门市零售。
消费者早年除了爱上网订购机票、酒店、车票及买书等,随网购平台多样化及普及化,有39%受访者喜欢上网采购日常用品,包括购买美容、梳洗用品、家庭杂货、厨房工具及生活用品等。
衣饰受各阶层欢迎
在本报列出多次购物种类里,衣饰也深受各阶层欢迎,除具特色外,有的甚至难在市面上找到,或价格较低价。
另外,消费者喜欢网购原因是要寻找市面鲜少的零售商品,不少有网购经验者坦言,网购平台五花八门,有许多商品是业者特从国外引进,成为他们上网查找商品的动力,特别是电子产品方面的饰品,具创意及独特,因为受欢迎。
至于家庭电器、电子产品及餐饮保健的价格向来较高,加上网购平台提供资讯有限,以致登门购买这类商品者多过于网购。
50%认为实物与图相符
在92位受访者中,有50%(46人)认同网购商品与图片或视频介绍素质与外观一样;但有46%(42人)认为有点偏离介绍,但大多数在可接受范围;仅4%人指网上商品与现实完全不符。衣饰是最常见有点偏离片介绍的商品,接下来是日常用品,包括一些功能不比介绍说的来得强或颜色偏差及品质略逊。
无论如何,大部分人认同一分钱一分货,基于所购买的商品在可接受价格内,不会多加追究,但希望网主以诚信待人,使消费者更安心上网消费。
转载自http://www.enanyang.my/news/20160606/电子商务日渐普及br-网购服务须更全面



评论
发表评论